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,是创新的核心要素。”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,面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,及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需求,都需要有一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、研究型大学、科研院所国家队、行业创新领军企业等。
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集聚与培养。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,既要涵养创新型人才“蓄水池”,集聚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,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和潜力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;又要建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,树立“引才更要引心”的理念,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,做好人才服务工作;同时,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,以鲜明导向爱才敬才用才,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、让能干事者有舞台,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。
提升人才培养格局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建设一支规模宏大、富有创新精神、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,涵养创新型人才“蓄水池”,要坚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、在科技创新事业中使用人才。
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得人之要,必广其途以储之。做好人才培养工作,一是筑巢引凤,以良好的环境聚才。真正落实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用人主体的自主权,实行更积极、更开放、更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,敞开大门,不拘一格,汇聚全球创新型人才资源。二是厚植成长土壤,涵养人才本底。要着力培育人才队伍成长的“土壤”,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办事,避免急功近利、拔苗助长,以高质量创新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发展。三是任人唯贤,以鲜明的导向用才。遵循科研工作规律,坚持以实际能力为标准,突出创新型人才评价的专业导向、市场导向和社会导向。
完善人才服务体制
事业发展,关键在人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人才的充沛和强大,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如果在推行所有资源都围绕人才来配置,所有政策都围绕人才来服务的策略同时,践行不遗余力发现人才、不惜代价吸引人才、不存芥蒂推荐人才、不辞劳苦培养人才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,必将使得引人留心工作事半功倍。
人才的创新潜能,需要在创新的管理与尊重人才的体制中被挖掘和激发。第一,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。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为人才施展才华、干事创业搭好平台,深刻体现出党引领人才发展,更关心重视人才、保障人才权益。既要纳士招贤,更要礼贤下士。要引得进、育得出人才,更要留得住、用得好。第二,构建原始创新的文化环境。原始创新是从0到1的跨越,是在一个研究方向的深度挖掘,不追求热点,但必然存在着大的失败风险。需要宽容失败、鼓励创新的管理与评价体制,给人才营造大胆探索、勇往直前的氛围。
优化人才评价体系
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,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,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、尽展其能。”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,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。面对新旧技术更迭的现状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“高精尖缺”的创新人才。用大格局放眼天下、大境界谋划未来、大气魄开发人才、大手笔投入人才,更要以大胸怀评价人才。这样才能凝心聚力,百花齐放。
建设人才强国,第一是要建立分类与统筹的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。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,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,分领域分赛道评价“高精尖缺”人才。第二是务实评价和务虚评价相结合。人才强国的评价体系应强调克服叶公好龙、论资排辈等观念,引导人才融入团队的发展,与团队同呼吸、共命运。第三是进一步破除机制体制障碍,改革各项配套制度以及人才考核、选拔制度,为青年科技人员发挥创新能力和潜力创造良好条件,使人才各尽所能。第四是构建简单透明的科教文化环境。应取消过多的人才头衔和人才项目,简化项目申请中的表格与附件材料重复填报现象。让人才从繁多的表格填报和项目申报中解脱出来,有更多的时间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工作上。引导人才从追求“帽子”转变为追求科技创新本身,激发创新热情,使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。
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,我们深有感触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”。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,经年累月的原始创新就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二十多年来,我们一直不唯出身、背景、学历、论文论英雄,鼓舞、激励、留住、培育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,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独特的IAM团队文化和潜心研究、追求卓越、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,为原始创新做到了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保障,才使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,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、大放异彩,引领了柔性电子学科的孕育和发展。
编辑: 蔡姝雯
来源:交汇点新闻
网址:https://jnews.xhby.net/v3/waparticles/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/IhOy7fgBYBoLzFcd/1